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信息 > 学术活动
美国布朗大学黄永松教授在我室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6-08-01 

  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黄永松教授于2016年7月27日访问我室,并作了题为“Discovery of a new species of alkenone producing hapophyte in freshwater lakes: Implications for continental paleo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的学术报告。

  黄永松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长链稀酮古温标的研究历史,之后着重讲述了沉积物长链稀酮分析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取得的重要进展。黄永松教授认为,长链稀酮结构稳定、对环境温度敏感性强、并且在沉积物中保存时间长,因此是海洋和陆地古温度定量重建最为有效的指标。然而,由于长链稀酮的母源具有多样性、并且现有的温度经验方程存在区域差异,长链稀酮古温标仍需进一步完善。近年,黄永松教授的研究团队对不同湖泊水体中的各种颗粒物进行了基因学分析,发现不同盐度的湖泊具有显著的基因差异,提出:1)根据基因特征可将湖泊(长链稀酮母源)划分为3种类型:Hap-A、Hap-B和Hap-C;2)淡水湖为Hap-A型,咸水湖为Hap-B型和Hap-C型;3)对不同基因类型的湖泊,应使用不同的长链稀酮温度经验方程。此外,黄永松教授提议,长链稀酮色谱分析应选用VarianVF200ms极性色谱柱替代常用的色谱柱,以提高C37:3峰的分离程度

  【供稿:储国强】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397 传真:010-62010846 邮箱:cge@mail.iggcas.ac.cn